学校于2017年7月设立社会科学部(马克思主义学院),2018年3月单独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,是学校直属的独立建制二级单位,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工作。
学院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思想道德与法治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、中共党史、形势与政策、思政社会实践和国家安全教育等9个教研室,形成了以课程为归属的基层教学单位。
学院拥有校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,设有生态文明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所、政党治理与廉政建设研究所、海洋安全问题研究所、网络空间伦理治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。
学院具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、结构较为合理、发展潜力较大、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。现有专任教师46人,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3人,博士25人。省级人才1人,省优秀思政课教师2人,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。
学院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,始终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,并取得一定成效。近年来,立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,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,校级一流课程1门;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,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,校教学成果奖2项,校级教学团队1个,立项省“十四五”重点建设教材1部。指导学生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、省“挑战杯”竞赛、乡村振兴大赛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、思政微课大赛等奖项。多位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奖。
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有效运作机制。与南浔区教育局共建“浔水润心”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合作基地;与杭州市钱塘区祟德实验学校结对,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和党建共建协议,开展理论宣讲,共建水文化育人空间,列入杭州市钱塘区“钱塘印迹”建设项目;与杭州武林街道党工委、人民网浙江频道及有关中小学合作开班“武林夜讲堂”,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等活动。学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活动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0余次。
学院以学科建设为依托,不断提升科研水平。近3年,学院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,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,一般项目3项,市厅级项目8项,出版著作4部,获省部级领导批示2项,到账科研经费300余万元。
学院注重利用自身学科优势,积极为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。与南浔区委党校、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三方共建“南浔区行政执法教学研训基地”;参与南浔区与我校纪委的“浔水联盟”建设,学院5位教师受聘为“浔水联盟”宣讲团讲师,并联合开展廉政建设方面的项目研究。为南浔区委统战部、执法局等部门开展咨询服务。主持承担编写的《浙江水利年鉴2021》获评“浙江省精品年鉴”,《浙江水利年鉴2022》《浙江自然资源年鉴2022》双双获评“2023年度省级优秀专业年鉴”;积极参与校内外理论宣讲,校内为入党积极分子、党员发展对象进行培训,拓展思政教育渠道,将党的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相结合;校外积极为水利厅系统、企事业单位、党建结对社区等开展理论宣讲服务,努力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。
学院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,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,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。